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集团委员会 > 教育科研委员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在首届河北省创新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2/10/24 9:07:5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在首届河北省创新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裴红霞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二〇一二年四月七日)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建于1994年,是教育部批准的河北省唯一一所具有高校招生保送资格的学校,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命名的全国文教专家工作先进单位,是人事部和教育部命名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是全国文明委命名的全国文明单位。2000年学校与河北怀特集团公司合作办学,扩大了学校规模,随后相继成立了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石家庄外国语小学和附属双语幼儿园,形成了四个独立法人单位、两种办学体制、校园相互毗邻的办学格局。2010年四所学校本着“体制不变、目标一致、管理统一、资源共享”的原则组建了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目前我们的教育集团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共有200个教学班,在校生近12000人,教职员工近900人。

现将近年来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情况向大家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创新教育当务之急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1、当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我们更加深深感到我国拔尖创新人才严重匮乏:在世界一流科学家中,我国仅占总数的4.2%,是美国的1/10。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5%左右。我国的专利转化率不足15%,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70%以上。 缺少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具有创造能力和国际水平的领军人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在教育领域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很有必要。

2、当今教育前所未有地被提高到全社会所高度关注的领域,尽管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应试教育倾向仍没有根本好转,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二)在中西教育比较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传统教育对比看:从《孔子讲学图》中可以看出孔子总是居于高台或中心位置,学生们则凝神静气,倾听着老师的点拨,因此培养出的学生是唯师、唯书、唯上。从油画《雅典学派》中看出在画上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他们的手势一上一下,表明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原则性分歧。培养出的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具有批判能力。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上世纪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一位美联社记者到北大、清华采访,问学生:你们现在学的这个专业是不是你们自己选择的,是不是你们自己最喜欢的?这位记者回到美国后,写了一篇题目翻译为中文后就是《美国人不要急》。大意是:“中国的软实力没什么了不起,这些孩子正在读的专业不是他自己喜欢的,今后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这些都暴露出我们的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确实存在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2、在与美国友好学校的十年教育交流中我们研究发现:

(1)从课堂学习看,美国课堂一般是三个环节:课前阅读、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前,无论理工科还是人文学科,美国老师在一堂课结束前通常都要为下一节可布置大量阅读文献,而不是一本指定的教材。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主要是学生在发言和讨论,而老师只作一些引导性讲解,学生发言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后,学生需要对阅读和课堂讨论后的所思所想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来,重点是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作业还包括做题、提交各种研究性方案、动手实践的作业。

(2)从课堂容量上看,美国课堂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课堂一天的知识量。他们留出了29天的时间让学生感悟,这样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 美国学校像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学生得到知识的数量,因此学生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学校像是知识的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宝库,无私地塞给学生,学生对知识自然没有饥饿感。创新往往并不是依赖于知识的多少,而是感悟,因为感悟可以产生智慧,智慧才能产生创新,中国学生学习得到的是知识库,美国学生学习得到的是工具箱。

(3)从学生表现上看:我们发现美国学生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特别爱问问题,总是在不停地问,他们只要看到不懂的、奇怪的事情就提问;二是对新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乐于尝试,敢于挑战。而中国学生的表现:一是不好提问题、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突出的表现是发言时往往是老师讲过的、书上写过的、别人说过的才说;二是不善于尝试新鲜事物,表现出循规蹈矩、思维定式,主要是受“应试教育”影响,老师、家长灌输说教的东西过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失去了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感觉,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将我国教育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相比较,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我国的传统教育,而是学习西方的优势,结合我们的优势,以中西方教育相结合为目的,探索适合我国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中的实践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我们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了学校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校园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六大领域。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体现在学校课程上

1、创新人才培养首要是解决好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因此课程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突出变化就体现在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变化,比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除了增加了选修课外(占28个学分,在高中必修课中技术(8个学分)、艺术(6个学分)、体育与健康(11个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等学习领域的课程学分占高中三年总必修学分(116学分)的41.4%,这种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国家意志。

2、学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在开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从2001年开始充分利用学校功能场馆齐全的优势,开发了体育、艺术、综合实践学科的校本课程24项,其中体育类8项、艺术类10项、综合实践类6项,体育设有田径、足球、篮球、 排球、乒乓球、保龄球、健美操、体操。艺术设有键盘、二胡、 小提琴、声乐、舞蹈、音乐欣赏、素描、国画、版画、美术欣赏。综合实践设有机械加工、机器人科学、航模科技、无土栽培技术、通用技术、电子控制。

这些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的校本课程在初中为必修课,24个专项学生轮换上课,实现了学生人人会拉二胡、拉小提琴、画国画、素描,人人会篮球、足球、排球各种体育项目样样能行。同时,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我们又对某一项课程中水平较高的特长学生,学校通过成立“城市学校少年宫”的方式,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对他们进行免费提高培训,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明天上午参观学校时,就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校本课程和城市学校少年宫的活动。今晚在我校艺术馆音乐厅的专场音乐会就是由城市学校少年宫的交响乐团、民乐团和合唱团的240名初一、初二学生联合演出。

2009年高中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河北省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开设选修课程,在初中必修课的基础上,开发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通用技术四个学科中的18个模块校本课程供学生在选修1课程系列中选修,每周二下午两节课连排为全年级学生选修1校本课程时间。在选修2课程系列中我们开发了外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科21个模块的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每周五下午两节课连排为全年级学生选修2校本课程时间(与研究性学习轮换隔周一次)。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一个全方位、多领域、大环境下才能有效运行

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高效课堂等教学模式,这些课堂创新实践在全国基础教育掀起了一场又一场“风暴”,给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这些课堂教学改革毕竟是单一的、孤立的,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教室,而创新人才培养要在全方位、多领域、大环境中,因此我们认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涵盖学校的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校园活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学习、自我教育的问题。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为目的,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四环节”教育教学模式,所谓“四环节”是指项目设置——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四环节”教育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教学内容作为项目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过程体验、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自主完成项目。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就像爬泰山,因为老师已经铺好了上山的台阶,学生只要有体力就能“爬到山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修路”。而“四环节”教育教学模式就像爬无名山,因为没有人修路,学生就要自己先研究山情,查看地形,然后再选择上山路线,不同的学生选择的路线也会不同。爬“无名山”单靠体力是不行的,更多的是需要智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点拨、激励和评价。爬泰山,虽然山很高,但只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无名山山不一定很高,但它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四环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领域的实践

1、“四环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关键在项目设置。教师要在认真研究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项目抛给学生,项目设置体现了教师的集体智慧,表现出很强的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激情。项目设置还具有很强的问题性,通过设置恰当的、对学生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学习。项目实施是“四环节”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主要途径是课前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外资源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先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然后课上学生带着自学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小组同学讨论,集思广益,互教互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本和教师。学生学会了从图书馆、网络中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更多是在主动参与和探究中思考、怀疑、批判、挑战权威,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提问、质疑、讨论、辩论形成了多种思维的撞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展示是“四环节”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呈现。在“四环节”课堂教学中交流展示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活跃思维,锻炼学生提炼、概括、归纳、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学生的展示并不是简单的将课前搜集准备的素材呈现出来,而是通过课上小组的讨论、教师的点拨之后对知识完善、延伸、生成的系统呈现,学生富有个性思想的自我表达,学生自信的交流展示和精彩的课堂生成让“四环节”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 评价激励是“四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传统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而“四环节”课堂教学更多的“学生讲、老师听”,教师的评价更多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倾听和观察对学生的课堂展示作出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表现,鼓励学生的奇思怪想,不断发现学生的原创思维,捕捉到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的评价是要将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评价中有点拨,评价中有设疑,评价中有激励。如果把学生比喻为水,教师的评价就是要给水加温,而不是给水降温成冰,任教师去雕琢,让水沸腾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教师的评价要能驾驭沸腾的水,评价激励就产生了效果。

2、“四环节”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从传统教学向“四环节”教学的转变是一个艰辛、渐变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先立后破”,稳步推进。因此,“四环节”课堂教学要有典型引路,从两个方面重点研究:一是从不同学科的特点出发,要充分考虑到结构性知识、概括性知识、验证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的不同特点;二是从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出发,充分考虑到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的不同特点。典型引路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通过示范课、观摩课、录像课、公开课等进行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3、“四环节”课堂教学在全面推开时要有“本”可依。2010年和2011年暑假我们两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和修改《四环节课堂教学指导丛书》,除高三年级外包括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11个年级9大学科共计104册,并不断加以修订完善,确保“四环节”课堂教学的稳步推进。这套丛书既是教师用书又是学生用书。教师在使用时要灵活把握,兼顾全体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学生在使用时要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积极主动参与到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去。学生要根据教师设置的项目课前做好项目准备,对于课前自学没有搞懂的问题要利用小组讨论请教同学,小组讨论后还没搞懂的问题一定要在课上敢于质疑和提问直到解疑释惑为止。

(四)“四环节”教育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实践

1、“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德育教育

“四环节”教育模式在德育教育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和说教的德育教育方式,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表现是老师根据国家德育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说教和灌输,学生处于完全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但往往学生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德育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德育教育失去了实效性。“四环节”教育模式是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我校德育教育构建了以培养什么人为出发点,以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 12字培养目标为落脚点,以生命人——自然人——社会人的人生教育为主线的德育教育框架。我们在建校初期就确定了“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的十二字培养目标。我们认为爱国情感:激发人们为祖国强盛而发奋努力;交际能力:让人生的天地更加广阔;协作意识:使人生的事业走向成功;文明素养:将人类文明不断推向高峰;健康身心:使人生永远充满活力和激情;创新精神: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二字集于一身让学生终身受益。

我们是将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12字培养目标作为主题班队会的6个项目分布在两个学期来完成,第一学期9、10月份是爱国情感、11月份是交际能力、12月份是协作意识。第二学期3、4月份是文明素养,5月份是健康身心,6月份是创新精神。如:目前进行的本月德育教育项目是文明素养: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思想特点,围绕着文明素养这个教育项目广泛地在教师和学生中征求班队会教育的主题,最终每个年级确定10个左右的主题作为文明素养这个教育项目的题目供学生选择。每个项目的实施通过四次主题班队会完成,第一周主题班队会是选定主题,每个年级学生围绕文明素养的被选主题讨论最终选定一个题目作为本月主题班队会的主题。第二周进行第二个环节筹备组织,学生围绕已选定的主题搜集素材,分组确定展示形式和内容,由主持人协调安排展示的顺序和活动过程,班主任进行必要的引导。第三周进行第三个环节交流展示,交流展示就是按班会程序正式举行班会。第四周进行第四个环节收获评价,在这个环节学生谈收获,老师做评价。

2、“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校园活动

学校的校园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的舞台,而传统的校园活动是由学校和老师设计方案,学生来实施的形式,往往并非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校园活动是“舞台由学生搭,戏由学生唱”,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活动的主人,真正使校园成为学生自己的家园和乐园。我们学校常年开展的校园活动有读书节、健康节、科技节、合唱节、外语艺术节、志愿者在行动。

3、“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家庭教育

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特点是包办式,父母对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做出安排,本来应该是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全部被父母包办了,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两代六口人关心一个孩子,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做细致的安排,上学的书包都由家长背着,甚至上大学了还要帮孩子铺被褥,造成孩子依赖。而国外父母只要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将来在家庭中要承担的事情学着做。 “四环节 教育模式下的家庭教育就是改变父母包办式教育,引导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和家庭责任感。我校常年开展我当一天家四环节家庭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4、“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社会实践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将学生关在校园里进行封闭式管理,造成中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脱离了社会,当走入社会的时候往往需要很长的适应期,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社会责任感。“四环节”教育模式下的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园、了解社会、观察社会。

我校常年开展我爱石家庄为主题的“四环节”社会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住在石家庄、了解石家庄、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的家乡情感和家乡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各班围绕着石家庄的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社会等方面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分成若干社会实践小组,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

“我爱石家庄”四环节社会实践项目,如:《真的,你不了解石家庄》、《石家庄“三年大变样” 》、《城市“三年上水平”——城市绿化问题》、《走进母亲河——滹沱河》、《石家庄电业小区老年人生活状况》等社会实践的项目报告等曾一度引起了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会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本学期初一年级26个班“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选题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选题阶段已经初步完成,这些社会实践课题各班学生将在专家(每班2-3名)、班主任以及家长志愿者(8-10名)的指导下,利用本学期3个月的时间完成,学校将在6月份对各班的研究成果进行展评。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中的实践初显成效

我校的“四环节”教育教学模式经历了一个长期尝试探索、逐步形成、不断完善的过程,如今教育教学成果已逐渐显现。比如:我校初中自2003年新课改以来,首届初中课改年级2006届中考成绩优异,4名学生进入全市前五名,40名学生进入全市前百名,中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居全市第一。2006年2011年6届中考优秀率平均达到53%,超出全市平均优秀率26个百分点。高中自2009年新课改实施近三年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从我校2012届高三推荐录取情况与2011届对比看,有了明显提高,2011届保送共有171名学生推荐保送到全国60所重点大学,其中有46人次考入985院校,109人次考入211院校。2012届保送共有175名学生推荐保送到全国68所重点大学,其中有89人次考入985院校,174人次考入211院校。 

总之,我们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努力转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教育方式,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我们坚信: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增强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对党和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断探索!

阅读量:2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