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做校长既是一项历史使命,更是一份社会责任。 ——强新志
正值隆冬时节的石家庄,寒气逼人,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内颗颗冬青挺拔,向世人展示着茂盛的生命力。初见强新志校长,是在石家庄市裕华区教育局开展的强新志教育思想报告会上,当他款款走到台前时,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不是他第一次分享自己的办学思路与经验,但次次都人声鼎沸,气氛热烈,他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时时在感召着在场的同行们。
几天后,当我们再次拜访强校长时,感受到他讲话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句句孕育出人生哲学;他谈吐优雅,学识渊博,折射出他办学的超前意识;他气质内敛、严谨甚至有些腼腆,但提到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他又常常激情四射,两眼绽放出神异的光彩。在他的身上你会品味到多种优秀品质:敢于创新、大胆开拓、善学好思、志存高远。
独立自强 与教育结下难解之缘
1954年,强新志出生于天津,祖籍河北易县,父亲在天津被服厂工作,后跟随被服厂搬迁至石家庄,因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年纪尚幼的强新志,他从小就生活在托儿所、幼儿园,学习成长在学校。年龄稍长一些,便会自己买菜、买煤、做饭。学校放假后,更是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也因此造就了他独立自强的性格。
14岁那年,强新志进入石家庄一中学习,刚刚入学,就赶上学校开展的一项活动——学生与老师一起备课、讲课。他至今都清楚记得,与老师一起研习、备课时候的情景。正式讲课的那天,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他第一次忐忑的走向讲台后,便从此与讲台、与教育终身接下了难解之缘。
五年中学期间,学农、学工劳动在各地学校里开展得如火如荼。他曾在纺织机械厂、水泵厂、搪瓷厂、化肥厂、电机厂从事工业劳动;在农村,耕地、种植、收获甚至在山区劈石头、盖房子。现在回忆起来,强新志丝毫没有抱怨那段岁月,相反,他心存感激,是那个时代历练了他,磨练了他的意志,让他至今并未忘怀。这也让他深深懂得,学习并非要把学生紧紧的拴在课堂上,要走出课堂,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这也让他明白了,独立自强的重要性、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当他走到教育工作者的岗位后,他逐渐清醒的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与内涵,他便将内心的教育理念深深的扎根在了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敢于创新 坚持特色外语办学
1994年,强新志由石家庄25中校长助理调往石家庄新建43中担任校长。“这样的转变,意味着我将要承担起更重要的重任,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强新志说。
初到43中时,强新志心里沉甸甸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的郊区,四周都是庄稼,每日上学需要穿过庄稼地才能到,谁愿意将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上学?强新志在心里给自己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随即更大的难题摆在了他面前,开学伊始,分来的400名学生,还未上满一学期,就转走了四分之一。
“这些问题对我来说仅仅是困难,不是最大的难题,最大的难题是一个新建学校如何在社会立足,如何让社会认可。”这个问题一直在强新志的脑海里萦绕,“要办一所优质学校,一定要打破常规,走新路,走特色办学之路。”他暗下决心。
彼时的强新志并未因诸多困难打退堂鼓:“换一个角度来说,新建学校的优点也很多,就像一张白纸,看你怎么在上面涂鸦。”
“改革开放以后,广泛的对外交流成为了最重要的特点,当时制约着河北对外贸易,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河北省高水平的外语专业人才奇缺,所以我们想到的是办外语特色学校。”
1995年,强新志跟随石家庄教育考察团前往上海考察,上海崭新的教育模式,深深的触动了他,“这次考察为我们学校将来的发展更加明确了方向,为我们学校外语特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河北省高校外语预科班”的批准,1997年“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挂牌,1999年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省重点中学,强新志脑海形成了清晰的办学思路,他开始亮出了自己的特色牌,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使学校从96年的两个实验班,到如今的210个班,从当初的高中班到现在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外语特色办学模式,从成立之初名不经传的郊区学校成为了如今全国知名学校,从石家庄四十三中到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再到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就这样,他以特色办学为起点,带领着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的教职工,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为了将外语特色发挥到极致,自建校以来,强新志始终坚持“中西方教育相结合为目的”的开放式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14个国家43所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频繁的交流与比较,吸收和借鉴,不断扩大学校在国际教育舞台的影响。学校自1996年开始,每年都前往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访问,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校本课程的研发,结合中国国情和学校教育的实际论证辨析,去粗存精加工创造,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胆开拓 吸纳社会资金办学
学校要想发展,必须扩大校园与办学模式,来适应21世纪新型学校的要求,这在强新志看来,不容置疑。然而,筹措资金成为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
“学校要发展就不能等、靠、要,坐等出路就等于没有出路。”强新志大胆设想,如何不从银行贷款,扩大学校规模?想归想,一个新建学校从银行贷款谈何容易!强新志开始研究政策,他多次前往中国工商银行洽谈,几近被拒绝,在斡旋了三个月后,终于打动了行长,贷出了第一笔款项100万元。从1998年开始,强新志先后从银行贷款1600万元,使学校的教学软件与硬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000年对强新志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他突破了多年来形成的固有办学模式,大胆吸纳社会资金办学,也正是这一年,他心里规划已久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办学模式初具规模。他懂得既然要创新就必须要有胆识与智慧,他多次找到城中村村办企业河北怀特集团,协商沟通扩建学校规模事宜,得到了怀特集团的积极支持与参与。“当时这属于一个新鲜事物,公办学校与村办企业合作当时争议很大。”但扩建的时间不能等,否则错过了建设的最佳期,说干就干,当年3月份扩建工程就破土动工了,这在石家庄市教育界犹如一场地震蔓延开来。
为了统一思想认识,作为校长强新志在时任长安区区长朱增海的支持下,约请到时任河北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刘健生赴学校调研。当时未动用国家一分钱的拨款,在怀特集团提供的78亩的土地上,八座建筑已经全部封顶,矗立在偌大的校园里,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刘健生副省长见此感触颇深,当场拍板表示支持与赞许。
随后,学校加快了联合办学的步伐,2000年9月1日,石家庄外国语小学、石家庄外国语小学附属双语幼儿园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迎来了第一批新生。
彼时,一座座赭红色的欧式风格建筑群高大挺拔,400米标准化运动场绿草如茵,一座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校园展现在了世人面前。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强新志坦言“在我们执着的追求下,学校的变化有目共睹,但给班子成员带来的既有动力也有压力。仅扩建学校,怀特集团就投入了一个多亿,直白的说就是用槐底村村民的钱办教育,如果办不好,最直接的就是跟怀特村村民没法交代。”这个无形的压力也驱使着强新志一直未放下前进的脚步,使他丝毫不敢倦怠。
教育大计 校长应以教师为本
学校成立之初,师资力量薄弱,强新志最先意识到:教育应“以人为本”,而教师则是校长办学的“本钱”,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当即就确立了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师资队伍的战略。为了吸引人才,强新志想到的是利用商业广告来招聘。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事业单位登商业广告,可谓是一种创举。令人欣喜的是,广告登出后,收到了500余名教师的积极报名。
在招聘过程中,为了留住优秀教师,强新志亲自面谈沟通。魏济岩老师招聘前在辛集任教,在学校试讲中顺利通过,但同时在另外一个老牌重点中学试讲中也通过了,并且将魏老师的档案一并调了过去。强新志得知这一情况后,与魏济岩老师进行了一翻长谈,他用全新的办学理念为学校发展描绘了一副蓝图,用诚挚恳切的态度、优秀的人格魅力打动了魏老师,让他义无反顾的投入了这片热土。
强新志始终认为校长要以教师为本,为了留住优秀的外籍教师队伍,学校专门成立了河北省第一个外事办公室并在全国中学中第一个在校内建起了外教专家楼;为了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强新志用意着力打造事业型教师,打造“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的三爱教师队伍,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文化,在学校教师队伍中营造正能量的风气,并树立“三爱教育”的教师典型,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坚持改革 人才模式培养求创新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强新志说:“我认为,应试教育的弊端最容易出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灌输式、题海战术的做法直到如今都比比皆是,但这实际上有悖于教育规律,学校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强新志清醒的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他撰写的《我的教育思考与探索》一书中阐述到:“学校教育应为学生的生命发展与人格成长奠定基础,学校教育的目标绝非只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绝非只是让学生将所学教科书烂熟于心,绝非仅仅是让学生追求更高的分数,绝非仅仅是为使学生能够进入一所好的中学或好的大学,学校教育必须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必须以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为目标,让学生树立独立、自强的人格,做自己生命和命运的主人。”
为此,学校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确立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并最终确定学校要培养的人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十二字字集一身的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独立自主的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确立怎样培养人:用课程设置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转变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扎实推进“四自主?四环节”教育模式。
自2000年起,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启动时期,鼓励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在课程建设上有了自主权,学校在促进人才模式培养创新上,对课程结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更加注重体育艺术和实践校本课程的开设,并针对相关课程,学校建设40000多平米的体育场馆与5000多平米的艺术馆。足球、篮球、排球、体操、健美、乒乓球、保龄球等活动场馆的建设,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小提琴、二胡、舞蹈、声乐、电子琴、素描、国画、剪纸书法、版画等艺术课程的设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修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校开设了实践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和科技前沿技术,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投资建设了科学种植园、机器人科学、机械加工、航模科技、通用技术、电子控制等专业场馆,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四自主?四环节”教育模式中,学校扎实推进“做全、做实、做精、做活”四做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并配备有工作标准手册。
学校还通过社会实践教育,使学生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参与研究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每个学生都要上社会实践校本课程,七年级开设了“我爱石家庄”课程,每个班设立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参与实地观察,走访调研,调查问卷、访谈当事人等,最后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你永远看不到素质教育的标语与口号,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而且体育艺术素质突出。二十余年,强新志和他的学校用实际行动做到了“永远不低估学生的能力”,培养了一批批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志存高远 每十年一次规划
学校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强新志作为掌舵人,付出的辛劳、艰辛可想而知,但每每提及此,他总是露出微笑并诚恳的说:“我不认为这是牺牲,在牺牲个人利益的同时,得到的会远比牺牲的多。”
为了学校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强新志呕心沥血,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思路。他不落窠臼,眼光睿智;他独具慧眼,高瞻远瞩。
初到43中时,强新志就提出“要用十年的时间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学校“的办学目标,随后学校就制定了《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1994-2004)》,简单概括为:“1+4+4+1”。
在第一个十年规划中,学校确定了“以发展促管理”的总体思路,不管是在学校规模、探索特色办学之路,还是教师队伍的壮大、学校管理模式的逐渐形成上,工作重心要放在学校的发展上并确定了“新、远、高、严”的四字建校方针,为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四项主要任务上,“开放式办学”就是要走出国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特色办学立足社会”就是要增强学校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体制改革求大发展。”就是多渠道、多形式为学校的发展谋空间。最后一个总体目标就是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学校。
强新志用他的智慧和汗水,在第一个十年里丝毫未敢懈怠,承载重托,不忘使命,实现了十年规划目标,使学校快速在社会立足与发展。
然而,成就并未让面前的这位长者满足,他带领着团队认真总结第一个十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将第二个十年的工作重心从发展转移到了管理上,为加快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的总体思路,制定了《第二个十年规划(2004-2014)》,概括为“1+8+1”。
在第二个十年规划中,学校确定了“以管理促质量”的总体思路,对过去十年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方略、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团队文化等总结提炼并进一步完善,形成独有的学校文化体系,并注重发扬和继承。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八个“继续坚持“,即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继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继续坚持“依法治校”的办学方针;继续坚持“爱国、交际、协作、文明、健康、创新”的十二字培养目标;继续坚持走“外语特色”的办学之路;继续坚持走“以校本课程研发为主”的科研之路;继续坚持以“三爱”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团队文化建设;继续坚持以“中西方教育相结合”为目的开放式办学。创建一所真正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外语特色优质学校。
2014年,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迎来了崭新的第三个十年。“第三个十年规划是在集团办学的基础上,明确要打造国内外有影响的优质教育品牌的目标下制定的。《第三个十年规划(2014—20240)》,概括为‘1+4+1+4’。”
第三个十年明确了以专家治校促集团发展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做全、做实、做精、做活”四做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确定了四项主要任务:一是扎实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二是深入研究幼小、小初、初高、高大学生成长的教育衔接规律;三是逐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四是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的十年帮扶计划。创建一个城市学校与山区学校为一体的、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一流优质教育集团。
辐射山区 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多年来,强新志不忘社会责任,他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纳入第三个十年规划中,积极探索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他始终认为:好的学校要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石家庄市人大代表与石家庄市人大教科文卫专业委员会委员,强新志多次前往山区学校调研教育,对山区的教育条件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石家庄西部山区覆盖着灵寿、元氏、赞皇、井陉、平山、行唐等六个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等一些因素制约着当地的教育发展。强新志深深懂得:教育跟不上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落后,必然会扩大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必然会拖国家现代化进程。
2014年,强新志再次跟随石家庄人大常委及代表视察组,前往山区视察石家庄市山区扶贫工程,惊讶的发现,市政府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将山区学校硬件配置完善,学校环境宜人。但这些让他不禁陷入了沉思:一所学校的硬件建设,能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但山区教育扶贫项目,让强新志再次内心燃起了已久的冲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视察回来后,强新志马不停蹄的召集领导班子成员商讨,将石家庄外国语集团优质资源辐射到山区学校的这一想法,并着手研究针对石家庄六县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帮扶计划的方案,很快就确立了第一批帮扶学校。
紧接着,学校很快就制定出了详细的“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对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十年帮扶计划”,包括五项帮扶原则,九项帮扶工程。集团成员班子与山区学校校长结成帮扶对子,定期研究学期工作计划、期中工作总结、期末教育教学评估等。经过两年的帮扶,帮扶学校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得集团本部与山区学校同舟共济,同呼吸、共命运,共兴共荣。
“成绩与肯定,坚定了我们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的信心,这种教育探索与创新会永远在路上,并将一直坚持下去。”
二十年过去了,强新志用他的勇气与正气,魄力与耐力,学识与胆识,把一个困难重重的新建学校,建设成如今全国知名乃至国际知名的学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教育改革者,对教育睿智而深远的思考和追求教育理想的执着,这份执着改变的不仅是一所学校,几十位甚至上百位教师,一批学生,而是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找到了自己探求教育本真的一盏明灯,在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的路上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