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军国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初中部语文教师
201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标准和要求,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突出中考的选拔性与学业水平性测试功能。整套试卷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体现语用、注重创新,具有适中的难度、必要的区分度和较高的信度,对今后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基础知识,既继承传统文化又考查学生语文素养
第1题考查文言诗文的理解性默写,选自唐宋四位名家;第2题汉字注音题沿袭了近七年的传统,即非选择题,所选词语“播送、欢度、模样、给予”贴近生活,注重语言运用;第3题语病问题沿袭了近两年的短文考查方式,考查了“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两种病句类型,有一定的区分度;第4题用图文转换的形式,沿袭了2015年的邮票图案表述,体现了命题者对读图能力的重视。图文转换考查说明文体的应用能力,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和简明、连贯、得体,考查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并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选用黄永玉大师的版画作品,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与时代接轨,“链接材料”中的信息对解读年华又有很好的诠释功能。
诗歌阅读,注重考查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的导向能力
诗歌阅读分值5分,考查的是传统名篇《诗经.秦风.蒹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理解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把握诗歌的感情,侧重对诗歌意思的考查,理解诗词本身大意,两个题目的设计中规中矩,难度适当。
文言文阅读,考查学生根据注释阅读浅显古文的能力
2016年古文阅读注释有22处,较之前两年的古文注释9处有成倍增加。选文出自苏轼弟子宋人费衮的史料笔记《梁溪漫志》,讲述了苏轼无偿退还老妇宅第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处世豁达与豪爽的人格魅力。考查点第7题为实词翻译,第8题断句,第9题译句,第10题概括故事,第11题联系课内情境。分值共计15分,与前两年持平,难度不大。
说明文阅读,让学生真正的深入文本
说明文阅读《姓氏的产生和发展》,联系2015年的“科学素养”和2013年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两篇说明文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出题者的命题导向。命题侧重在让学生真正的深入文本,而不是在文体知识的考查,说明文文本的选择倾向于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三个小题7分,要求学生把握题意,深入文本,从文本中找出依据。
议论文阅读,回归文本
《读网,更要读书》是一篇500字左右的关于读书话题的短文,沿袭了2009年河北中考选文鲁迅作品《读书杂谈》,将对职业性读书和嗜好性读书的角度转换到对时下流行的网络阅读的反思和批判,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引导性,考查的题型依然是回归文本。
名著阅读和记叙文阅读有机融合
选择了文质兼美的《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段,是对2014年河北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朝花夕拾.五猖会》考查形式一次回归。这样命题,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要大局着眼有整体意识,又要细处把握有精读意识。设题考察了内容把握、词句赏析、人物评价、整体情节几种,难度不大。
话题作文,更贴近学生生活
作文为话题作文“不可怕”,逆向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引导考生尽情张扬个性展现风采。很多考生都会从“挫折、困难、失败、压力、矛盾、误解、逆境”等立意,如果大家都选择相同的立意,势必给人雷同之感。但若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会让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纵观2016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从考查的难易度、试题类型、考查的能力层级来看,是一份导向清晰、学业水平性考查与选拔性并重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