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集团概况 > 教师风采

【三爱教师】做最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17/11/9 17:30:06
石外集团小学部语文教师
王晨霞

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老师们都有这样一个感受,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所谓的育儿“理念”乱象丛生,这一切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要调整自己,进行适应,经验、学习、反思、进步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下面就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想法,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树立“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的理念。

记得刚上班那会儿,有次公开课,讲《小萝卜头》,当讲到渣滓洞里,江姐等革命志士忍受着非人的刑罚,敌人把竹签子一根一根地楔进江姐的指甲里,楔一根问一句:招也不招?!可能我形容的太过恐怖,小朋友竟然异口同声:招!那时没有电教设备,全凭一支粉笔、一张口!台下听课老师一片哗然……那件事情带给我深深的反思——我们究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从那以后,我带的每一届学生、每一年,到了“九一八”、国庆节、“双十二”我都要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他们讲新中国如何从百年耻辱和纷飞战火中走来,又走过了哪些不堪回首的曲折道路,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每逢传统节日或节气,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立春、冬至,我都会给孩子们讲中国的传统习俗和中国人的家国梦,力图让我们外国语小学的孩子们,能首先植根于中华文化,继而再拥有国际视野。
记得班上曾经有一名淘气的孩子,他当时已被省足球队录取,集训间隙回来看望老师、同学,运动会入场式上,看台上的他,没人监督,没人命令,甚至他直接从训练队来校也没有佩戴红领巾,但是,当庄严的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孩子肃然起立,庄严行队礼,目光坚定、虔诚……这一镜头被我班家长记录了下来。

我想,这才是教育,抛开了一切外在的束缚、管教,能留在孩子内心、影响他一生的东西比什么都有价值!

二、发挥传统文化作用,与《好习惯25条》相结合,共同育人。

在我班黑板的边缘,经常写着不同的提示语,小小提示语虽简短,却发挥着育人的大作用。

君子慎独:所有好习惯在落实时不是摆样子、装给老师看,在独处时还能坚持好习惯才能将教育目的落到实处。

君子不重则不威:尊重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对应《好习惯25条》中“讲究卫生、尊重他人、守时惜时”的习惯。

吾日三省吾身:对应《好习惯25条》中“善于反思”的习惯。

亲君子、远小人:对应《好习惯25条》中“善于观察、与人合作”等习惯,教育孩子远离带给自己负能量的人和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如果总在细节上放纵自己,最终会被细节打败。班里的每个孩子都要谨防自己身上存在“蚁穴”,勇于清除“蚁穴”,做好每一个细节,如:做操动作到位、写好作业中的每一个字、不让任何一个脏字从自己口中蹦出……

针对青春期孩子爱彰显自我,我以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教育孩子:刻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在别人眼里都是可笑的跳梁小丑,中国人做人,讲究低调、含蓄,韬光养晦、秀外慧中,要学会不宠媚于他人,坚持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与此同时,我将积分制与日常点评(自评、互评、班干部点评、教师点评)相结合,让孩子们始终明白——养成好习惯不是为了积出高分、换取奖品奖励,而是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认为,这才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最好的奖励!

三、树立“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样重要”的观念,创造机会,让小学生上课“动”起来。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正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年纪。在我看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就犹如治水,宜“疏”不宜“堵”,堵住了这里,那里就会泛滥,堵来堵去,只能堵出死水一潭,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一旦崩塌,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表面看来,孩子好动与搞好教学是一对矛盾,其实我们不妨试着将“爱动”这个特点利用起来,使之为教学服务。我是这样做的:

1.课堂上,针对项目让学生结组充分、自由地讨论,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各抒己见。讨论之后,小组轮流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质疑,这样就避免了只有几个人能发言而大多数同学听的情况。

2.打破“插话不是好孩子”的旧观念,学生能插话起码说明他在听讲,在思考,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在教会学生要发言先举手的情况下,还主动权给学生,尽量给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与学生平等交流。

3.演一演、唱一唱、辩一辩、访一访——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课本剧表演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通过表演,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此外,将学到的小诗和上或欢快或悠扬的曲子唱一唱;全班根据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分成几个小组辩一辩;为了挖掘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扮做记者访一访……这些多姿多采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上课“动”起来,从表面上看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实际上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提高了课堂的参予度,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 培养自己的积极思维。

我们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和学生,作为班主任更是如此,出现问题,积极应对,就会有助于教师的成长。正是有了一些个例,才使得我们重新开始请教、学习、思考、总结,这不就是“有助于我的成长”吗?

另外,我认为积极的思维还意味着要少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多盯着优点、亮点看,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学生。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引申到教育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孩子本身是开放的,他具有各种发展可能,就看你怎样看待你的教育对象,这个教育对象就会根据你的眼光对他的期待而成长。

俗话说,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天下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学生在智力、人格等方面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如果教师一味地将消除差异作为教育的目标,只会搞的自己和学生身心俱惫,甚至丧失信心。他是野草,我们便助他长出野草应有的生机蓬勃;是鲜花,便助他开出最艳丽的花朵……“因材施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教诲,放到今天依旧适用。我们不能改变一刀切的统一的应试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着少将学生横向比较,而把目光的焦点放在学生自身的成长上。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1世纪不是教育的时代,而是学习的时代,不仅学生要学习,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如果说从教这些年来,我自己有一些进步的话,那么我认为应该归功于我平时注意学习、勤于思考、博采众长。我非常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不论听课、讲座还是培训,我都认真对待,从中吸取精华,化为己用。尤其我们六年级组的老师们,认真、敬业、自我要求高,不断追求完美,在与他们的切磋、交流、学习中,我受益良多,进步不少。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那个前段时间刷爆父母圈的八分钟短片。其实,我们面临的现状就是如此——一个极端是给予孩子无节制的爱与自由,一个极端是减掉翅膀却逼他飞翔,我想,行走于两者之间的,并且拿捏好分寸的,才是教育!

所以,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付出一生去探索、去追寻。不论我们浇灌的是乔木还是荆棘,是鲜花还是野草,都要努力帮助它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而我们,也会在这一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也终将成为“最好的自己”。

阅读量:2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