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演讲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七年级思政教师樊志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众所周知,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我们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国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礼仪之邦,德尚源远流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本本分分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荀子曾说过:“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我们究竟要以怎样的道德水准去迎接生活的馈赠?要以怎样的思想品质参与社会生活?要以怎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文明已成为社会基因、最鲜明的民族性格、最深厚的国家文化。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懈追求。在矢志不渝的接续奋斗中,我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国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挖掘民族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守望相助的互助文化等精神内核,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内驱动力,在美美与共中描绘美轮美奂的小康画卷。
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
文明是什么?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及时的帮助,是见到师长时的一声亲切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是融入血液和脑海中的习惯,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昨天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必将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做文明的使者,驱赶文明天空下的“雾霾”,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让文明的行为,洒满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
时政述评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初中部思政课教师王翠红,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时政述评是《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4月6日发布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全面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崭新历程。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中国发展,中国减贫进程加快推进。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减贫进入脱贫攻坚历史新阶段。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新人,要树立国家观念,全球视野,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和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命运想结合,抓机遇,迎挑战,我们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