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您的电动车在哪里充电?”
“阿姨,您的社区有电动车充电桩吗?”
“小朋友,你知道电动车不能在家中充电吗?危害是什么?”
1月16日,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七年级弘毅7班的51名学生在班主任刘亮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三个实践小分队,联合石家庄市裕华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们一起,在公园、社区、街边进行电动车充电安全的宣传,并就石家庄市社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现状进行走访调查。
近年来,石家庄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迅速递增,而电动自行车充电事故频有发生,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使用备受社会关注。“电动自行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们旨在通过此次调查,了解社区的电动车停放、充电现状。”据弘毅7班班主任刘亮老师介绍,“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活动是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的一项德育校本课程,学生们每年将围绕石家庄的历史、文化、环境、资源、社会等领域,选择具体课题进行实践和研究。此次同学们主要调查目前市内电动车安全充电情况、社区充电桩安装情况、市民使用充电桩情况,以及市民对电动车充电的建议。“同学们最终将统计汇总形成一份报告后,会将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及人大代表,为石市改进电动车安全充电献出一份力。”
在此次活动中,石家庄市裕华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王依雪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市民需要了解更多的电动车充电知识,以及社区充电桩的正确使用。一定要避免充电时长导致电池发热鼓胀、锂电与铅酸电池充电器混用、社区“飞线”充电导致电线老化、以及电动车上楼充电等问题,严防各种导致火灾的问题发生。
同学们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宣传等形式,将1257张“关于石家庄市社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现状”问卷发放到市民手中。调查显示,被调查者100%支持社区安全充电,支持安装充电桩;约10%的受访者表示社区还没有充电桩,希望扩大安装社区充电桩的范围;68%的受访者表示,社区因为有了充电桩,充电更加方便与快捷。另外,部分调查者表示,希望进一步增大社区充电桩的宣传与普及力度、社区充电桩应该专门管理落实责任、统一收费标准、支付方式应多元化、设置应统一按需配比、停放车棚应保障电动车所需,清理乱占地现象。
刘老师表示,此次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国情、省情、市情,同学们的选题都非常贴近石家庄的实际,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住在石家庄、了解石家庄、热爱石家庄、建设石家庄”,厚植了家国情怀,增强了学好本领、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态度和思维,学会了一种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还培养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下一阶段,此项社会实践活动将继续深入开展,形成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