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集团委员会 > 德育教育委员会

素质教育是成人与成才的完美统一

发布时间:2011/12/14 17:59:45
 

    湖北省襄阳市教育局局长 李菲

 

关于教育中“成人”与“成才”的关系问题,有多种观点,有“先后论”,主要指先成才、后成人,有时在成才遇挫时又表现为先成人、后成才;有“轻重论”,主要指重成才、轻成人,有时在成才遇挫时又表现为重成人、轻成才等观点。这些观点有失偏颇,有悖于教育的本质属性。其实,教育追求的应该是“双成”,既要让学生“成人”,又要让学生“成才”,两者同等重要,不能有先后和轻重之分。

 

先成才、后成人的“先后论”违背了教育“德育为先、身体为本”的基本原则,过度强调学生在知识层面的“成才”,不重视甚至忽略了其道德养成和身体成长的需求。“先后论”暴露了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把“成才”放在第一位,把“成人”放在第二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兴趣,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轻成人、重成才的“轻重论”过度强调分数,强调学习成绩,简单地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各方面都好,或者其他各方面都可以忽略。在现实教育活动中的“重分数,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人性”等现象都是“轻重论”的不同表现形式。

 

“先后论”和“轻重论”的实质是一样的,强调智育第一,轻视甚至忽视德育和体育的重要性,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正确认识智育和德育、体育的关系,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却是破解“轻重论”和“先后论”的前提。审视智育和德育、体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要明确三个观点:

 

其一,德育主导智育。在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中,德育是灵魂、是方向、是首位,德育对智育起着主导作用。德育引导着智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才社会价值的高低,主导着智育的潜力和方向。

 

其二,智育融合德育。德育寓于智育之中,智育是德育的条件和基础,是德育实践的重要渠道、途径和手段,是德育的载体。知识本身并不能使学生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但知识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基础。人的理想、情操、人格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有赖于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其三,体育承载德育、智育。体在“德智体”中是基础,起承载作用。当然,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中的“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身体”,它不仅指身体健康,没有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因此它应该是“身心健康”这样一个完整的概念。只有做到“身心健康”,才能承载德智,才能担当责任。

 

素质教育是成人与成才的完美统一。素质教育的主旨思想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就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全面发展,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不仅抓好智育,更重视德育和体育,还要加强社会实践,使学生诸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从这个层面理解,坚持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而教育教学的艺术就是将成人与成才教育完美地融汇到一起。

 

坚持德育、智育、体育一体化。“德智体”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对待,也不能像学科课程那样分门别类去抓。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而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三育缺一不可。德、智、体一体化是教育基本规律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坚持教育公平发展观。反思“先后论”和“轻重论”的形成过程和原因,我们发现,教育资源不均衡,或者说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先成才,后成人”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足,人才培养速度满足不了需求;“重成才,轻成人”也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争着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先后论”和“轻重论”重视的是成才教育,牺牲的是成人教育;选择的是精英式教育,强调应试,少数学生得到重视和发展,放弃的是公平性教育,又能面向全体,让人人得到重视和发展。因此,“先后论”和“轻重论”严重背离了教育公平发展观,必须予以摈弃。

 

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观。现实中,单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狭隘人才培养观很有市场,危害甚大,必须革除。要树立全面发展观、人人成才观、多样化人才观、终身学习观、系统培养观等五大人才培养观,让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照亮每一所校园。努力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转载自2011年12月5日《中国教育报》

 

 
阅读量:16867